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法规 »

环境保护档案管理暂行规定

时间:2024-05-19 12:35:40 来源: 法律资料网 作者:法律资料网 阅读:8446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环境保护档案管理暂行规定

国家环保局 国家档案局


环境保护档案管理暂行规定

1988年11月18日,国家环保局、国家档案局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环境保护档案(以下简称环保档案)工作,科学地管理和充分地发挥环保档案在环境保护工作以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科学技术档案工作条例》和《机关档案工作条例》,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环保档案主要指中央和地方环境保护机构在环境管理、监测、科研、宣传、教育、新闻、出版等环境保护活动中直接形成的,对国家和社会有保存价值的各种文字、图表、声象等不同形式的历史记录。
第三条 环保档案工作是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各单位应当遵循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原则,把环保档案工作列入议事日程,纳入本单位的发展规划与年度计划。
第四条 各单位应集中统一管理环保档案。建立、健全科学的管理制度,以保证环保档案的完整、准确、系统、安全和有效利用。要采用先进技术,逐步实现环保档案管理的现代化。
第五条 各单位环保档案库(室)的建设和环保档案管理所需仪器、设备及装具等的购置经费按有关规定从相应的资金渠道解决,不足部分可在环保补助资金的20%部分中列支。

第二章 环保档案机构及其职责
第六条 国家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负责管理全国环保档案工作,业务上受国家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的监督、指导和检查;地方各级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负责管理本地区环保档案工作,业务上受上级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和同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的监督、指导和检查。
第七条 国家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设立档案处;市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应根据实际情况,建立相应的档案管理机构,配备足够数量的档案工作人员;县级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要配备专(兼)职档案工作人员。国家和地方环境保护主管部门的直属机构(含派出机构),也应根据需要设立相应的档案机构,或配备专(兼)职档案工作人员。
第八条 各单位档案机构或档案人员的基本职责是:
1.贯彻执行国家档案工作的方针、政策和法规,建立与健全各项规章制度。
2.负责统一管理本单位的全部档案。
3.对所属单位的档案工作进行监督和指导。
4.协助和指导本单位的文书部门、业务部门对所形成的文件材料进行积累、整理、归档。
第九条 国家和地方环境保护主管机关的档案行政管理部门,除履行第八条所列职责外,还应对环境保护系统的档案工作进行监督、指导和检查,即:拟定环保档案管理法规、业务标准和技术规范,制定环保档案事业发展规划和年度计划;组织召开环保档案工作会议,总结交流经验;
环境保护系统档案干部的培训;协调本部门与有关部门间的环保档案业务等。
第十条 各单位应配备有一定政治思想水平、热爱档案事业、具有高中以上文化程度和一定专业知识的人员从事档案工作。
环保档案管理干部属专业技术人员。其专业技术职称的评定和晋升,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第十一条 档案工作人员要忠于职守,认真执行档案管理制度,刻苦钻研业务。严格遵守党和国家的保密规定,维护环保档案的完整与安全。
第十二条 对于积极贯彻执行本规定,对环保档案事业有突出贡献,在环保档案工作中做出显著成绩的单位或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
对于违反本规定和国家有关档案法规,造成环保档案损毁、丢失、泄密或擅自提供、复制以及由于玩忽职守造成环保档案损失的,要追究当事人及有关领导的责任。

第三章 环境保护文件材料的形成和归档
第十三条 各单位应当建立、健全环境保护文件材料的形成、积累、整理、归档制度,把环境保护文件材料的形成、积累、整理和归档纳入环境保护工作程序,列入有关部门和人员的职责范围。
第十四条 一切工作人员职务活动中所形成的、应当立卷归档的文件材料,是公务活动的记录,必须定期由文书部门或业务部门,整理、立卷,并移交档案部门或者档案工作人员集中管理,任何个人不得据为己有,拒绝归档。
第十五条 归档的环境保护文件材料,都应当做到书写材料优良、字迹工整、图象清晰、签字手续完备。
第十六条 科研课题、基建工程和其他工作任务等,在完成和告一段落后,承办单位应将所形成的环境保护文件材料,按照本规定附表所列的归档范围、保管期限和密级划分加以系统整理并归档。
第十七条 各单位在对每一项工作任务、科研成果、基建工程或其他项目进行鉴定、验收时,要有档案部门参加,对应当归档的文件材料进行检查验收。未经档案部门验收或经检查不合要求的,不能通过鉴定、验收。
第十八条 凡是几个单位分工协作完成的环境保护科研项目或工程,由主办单位保存一套完整档案。协作单位可以保存自己所承担部分的档案正本,但应将副本或复制本送交主办单位保存。

第四章 环保档案的管理
第十九条 各单位应依照《全国环境保护档案分类大纲》进行环保档案的分类标引,编写总目录和分类目录。进行档案实体的分类整理和排架,组织馆藏。
第二十条 环保档案的保管期限分为永久、长期、短期三种。凡在工作查考、经验总结、科学研究等方面具有长远利用价值的,应永久保存;凡在一定时期(15年以内)具有利用价值的,应短期保存;凡介于以上两种保管期限之间的,应长期(15年至50年)保存。
第二十一条 环保档案的保管必须有专用库房,要有防盗、防火、防晒、防虫、防潮、防腐蚀等安全措施。应定期检查环保档案的保管状况,对破损或变质的档案,要及时修复。
第二十二条 各单位应定期对环保档案的保存价值进行鉴定。由本单位环保档案、科技、保密等部门的人员组成鉴定小组,在单位主管负责人的领导下进行工作。
对失去保存价值的档案,按有关规定和程序进行销毁。
按要求把应当进馆的档案及时向有关档案馆移交。
第二十三条 单位撤销或变动时,环保档案要妥善保管,经主管机关或单位领导人批准后,向接收单位移交,人员调动工作时,属于归档范围的文件材料,必须全部上交,不得擅自带走。

第五章 环保档案的开发利用
第二十四条 环保档案部门应编制必要的检索工具。搞好环保档案信息资源加工,积极、主动开展环保档案的开发利用工作,充分发挥环保档案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
第二十五条 环保档案部门应建立、健全提供环保档案利用的各种制度。借阅和复制环保档案要有一定的批准手续,提供保密档案要严格按照有关保密规定执行。
第二十六条 借用环保档案者应负安全和保密责任。不得擅自转借,不得折叠、剪贴或抽取、拆散档案,严禁在环保档案上勾画、涂抹、填注、加字、改字等。
第二十七条 环保档案可以有偿提供,收费的范围、标准按有关规定执行。

第六章 附 则
第二十八条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环境保护部门可根据本规定,结合本地区具体情况,制定实施办法。
第二十九条 本规定公布施行以前,已经整理的环保档案,可以维持原状,也可以根据本规定的要求逐步进行调整。
第三十条 本规定由国家环境保护局负责解释。
第三十一条 本规定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附:环境保护文件材料归档范围、保管期限和密级划分表
------------------------------------------------------------------------------------------
类 别 | 归 档 范 围 |期 限|密级|备 注
----------|--------------------------------------------------------|------|----|------
| | 综合性环境保护方针、政策、法规及其审批颁发文件材料 |永久 | |
|环 |--------------------------------------------------------|------| |
0 |境 | 制订的依据、基础材料、论证材料 |长期 | |
|政 |--------------------------------------------------------|------| |
|策 | 环委会机构沿革、人员组成及变化 |永久 | |
|法 |--------------------------------------------------------|------| |
|规 | 环委会例会、工作会议计划、工作计划等材料协调国务院 |短期 | |
| |有关部门关于环保业务的文件、信函 | | |
|----|--------------------------------------------------------|------|----|------
环 |环 | 环境标准管理法规、工作规划、计划。环境质量标准、污 | | |
|境 |染物排放标准、方法标准、基础标准、标准物质标准、仪器 |永久 | |
|标 |设备标准和技术规范及审批颁发文件材料 | | |
|准 |--------------------------------------------------------|------| |
| | 制定的依据、背景、基础材料 |长期 | |
|----|--------------------------------------------------------|------|----|------
| | 环境规划、计划、投资、信息等方面的法规和制度,综合 |长期 |秘密|
|环 |性中长期环境规划和年度计划及审批颁发文件材料 | | |
|境 |--------------------------------------------------------|------|----|
|规 | 制定的依据、基础、论证材料 |短期 | |
境 |划 |--------------------------------------------------------|------|----|
|计 | 基建投资、拨款和物资计划 |永久 |机密|
|划 |--------------------------------------------------------|------|----|
| | 环境预测工作资料 |长期 | |
------------------------------------------------------------------------------------------
------------------------------------------------------------------------------------------
类 别 | 归 档 范 围 |期 限|密级|备 注
----------|--------------------------------------------------------|------|----|------
|环 | 环境统计工作管理办法等法规及制订的依据材料、审批、 |长期 | |
|境 |颁发文件材料 | | |
|统 |--------------------------------------------------------|------|----|
|计 | 环境统计年度报表、年报、统计公报、统计分析资料 |永久 |机密|
| | |长期 | |
|----|--------------------------------------------------------|------|----|------
|建 | 建设项目环境管理法规、办法以及制定的依据、基础材料、 |长期 | |
管 |设 |审批颁发文件材料 | | |
|项 |--------------------------------------------------------|------| |
|目 | 环境影响报告书、“三同时”把关材料(包括初步设计环境 |永久 | |
|环 |保护篇章审核、环保设施的施工检查和竣工验收材料) | | |
|境 |--------------------------------------------------------|------| |
|管 |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证书 |长期 | |
|理 | | | |
|----|--------------------------------------------------------|------|----|------
|排 | 排污收费管理制度、办法及审批颁发文件材料 |永久 | |
|污 |--------------------------------------------------------|------| |
|收 | 排污收费财务报务、排污收费使用情况调查材料 |长期 | |
|费 | | | |
|----|--------------------------------------------------------|------|----|------
|有 | 有毒化学品管理条例等法规及制定的依据、审批、颁发文 | | |
理 |毒 |件材料 | | |
|化 | 有毒化学品的登记和管理材料 |长期 | |
|学 | 有毒化学品名录、有毒化学品通知书、通报 | | |
|品 | | | |
|----|--------------------------------------------------------|------|----|------
|纠纷| 环境纠纷、事故处理材料,包括领导指示、来往函件、仲 | | |
|与 |裁意见、纠纷事故原因、采取的措施、达成的协议 |长期 | |
|事故| | | |
|----|--------------------------------------------------------|------|----|------
|会 | 环委会、环保局工作会议、专业会议等会议材料(包括会 | | |
| |议通知、名单、日程、领导讲话、会议文件、交流材料、总 |永久 | |
|议 |结)、印发会议纪要及会议文件的通知 | | |
------------------------------------------------------------------------------------------
------------------------------------------------------------------------------------------
类 别 | 归 档 范 围 |期 限|密级|备 注
----------|--------------------------------------------------------|------|----|------
0 | | | | |
环境|议会| 领导人讲话录音带、录像带、照片 |长期 | |
理管| | | | |
----|----|--------------------------------------------------------|------|----|------
|监测| 监测工作法规、规范、规划、技术方案、技术总结及审批 | | |
1 |技术|颁发文件材料; |长期 | |
|管理| 测试新技术、新方法的验证材料(方案、基本数据、结论) | | |
环 |----|--------------------------------------------------------|------|----|------
|监测| 年度环境质量报告书、环境监测年鉴、环境质量公报、报 | | |
境 |数据|表、函件,监测数据库软盘及打印出的数据、统计结果、结 |永久 |机密|
|管理|论、成文。 | | |
监 |----|--------------------------------------------------------|------|----|------
|环境| 环境质量评价合同、评价计划、评价方案、专题报告、综 | | |
测 |质量|合报告 | | |
|分析| 审批文件材料 |长期 | |
|与评| 实施效果材料 | | |
|价 | | | |
----|----|--------------------------------------------------------|------|----|------
2 |污染| | | |
污染|源调| 综合性污染源调查计划,调查结果及分析评价资料 |永久 |机密|
源调|查 | | | |
查与|----|--------------------------------------------------------|------|----|------
环境| | 环境污染防治的政策和法规及审批颁发文件 |长期 | |
污染|环境|--------------------------------------------------------|------|----|------
及其|污染| 环境污染防治技术资料、环境污染防治措施及效果 |长期 |秘密|
防治|及其|--------------------------------------------------------|------|----|------
|防治| 污染治理取得的社会、经济、环境效益调查、排污许可证、 |长期 | |
| |海洋环境保护资料 | | |
----|----|--------------------------------------------------------|------|----|------
3 | | 自然保护政策和法规、自然保护区规划及制定的依据、审 | | |
自 | |批颁发材料;各种自然资源现状材料、自然资源开发、利用 | | |
然 | |材料;动植物名录;农药对环境影响的安全评审材料 |长期 | |
保 | | | | |
护 | | | | |
------------------------------------------------------------------------------------------
------------------------------------------------------------------------------------------
类 别 | 归 档 范 围 |期 限|密级|备 注
----------|--------------------------------------------------------|------|----|------
| | 科技工作计划、研究方案,科研计划及计划任务书或合同 |长期 |秘密|
4 | |书、协议书,科研实验记录、技术总结、结论和论文专著 | | |
环 | |--------------------------------------------------------|------|----|
境 | | 科研成果的鉴定材料(证书、成果、报告简表、图纸、底 |永久 | |
科 | |图、照片、底片等) | | |
学 | |--------------------------------------------------------|------| |
研 | | 成果推广应用(包括转让合同、专利等)和反馈信息材料; |长期 | |
究 | |成果奖励材料,有关科研形成的文件、报告及重要信函等 | | |
| |--------------------------------------------------------|------| |
| | 中断未完成科研项目的专题报告 |短期 | |
----|----|--------------------------------------------------------|------|----|------
| | 已批准的计划任务书,设计技术方案;已批准的扩大设计、 |大中 | |“三同
| |设计审查批复意见;已批准的预、决算及竣工档案材料(竣 |型定 | |时”项
5 | |工图、事故处理报告、隐蔽工程记录及验收报告等) |永久 | |目只归
工 | | |小型 | |环保工
程 | | |定长期| |程部分
建 | |--------------------------------------------------------|------|----|------
设 | | 自身基建工程用地批件、总体布置及设计方案、审批文件、 | | |
| |施工图、竣工图,预、决算、隐蔽工程记录、设计变更审批 |永久 | |
| |文件、工程质量检查及验收记录等 | | |
------------------------------------------------------------------------------------------
|宣 | 宣传工作规划、计划、总结;环境保护宣传提纲及重点; | | |
6 | |环境保护宣传材料及宣传环境保护影视片;各种形式的环境 |长期 | |
宣 |传 |保护宣传活动材料(纪念会、庆祝会、表彰会、新闻发布 | | |
传 | |会、记者招待会等);环境保护报纸、杂志 | | |
教 |----|--------------------------------------------------------|------|----|------
育 |教 | 教育工作规划、计划;岗位培训、环境保护专业教育、业 | | |
| |余教育资料;科普工作资料;证书、学历证明、岗位证书; |长期 | |
|育 |教材 | | |
------------------------------------------------------------------------------------------
------------------------------------------------------------------------------------------
类 别 | 归 档 范 围 |期 限|密级|备 注
----------|--------------------------------------------------------|------|----|------
| | 外事工作规划、计划、规章;对外合作项目和交流活动资 | | |
7 | |料;出国团组(个人)报批、考察、报告、函件等资料;合同、|长期 | |
外 | |协议、备忘录;国际会议资料;国外带回资料 | | |
事 |----|--------------------------------------------------------|------|----|------
| | 会见外的请示、批复、谈话记录等。 |永久 | |
----|----|--------------------------------------------------------|------|----|------
8 | | 购买仪器设备图纸、说明书,技术条件、操作规程、合格 |长期 | |
设 | |证、开箱记录。调试记录、性能鉴定、使用、检验记录 | | |
备 |----|--------------------------------------------------------|------|----|------
仪 | | 自制仪器、设备图纸、工艺流程、工艺设计、数据文字材 |长期 | |
器 | |料等、对重要仪器、设备事故的调查及处理材料 | | |
----|----|--------------------------------------------------------|------|----|------
| | 机关工作制度、工作计划和总结,机关各类会议记录,值 | | |
|文 |班日记、领导工作日程安排,重要来往信函、文件,文件处 |长期 | |
9 | |理规章,信防资料,档案管理法规、制度、规范。保密、保 | | |
综 | |卫重要材料 | | |
|秘 |--------------------------------------------------------|------| |
| | 中央、国务院文件,办理提案材料 |永久 | |
|----|--------------------------------------------------------|------|----|------
|财务| 财会档案 |长期 | |
|----|--------------------------------------------------------|------| |
|行政| 固定资本档案 |长期 | |
|----|--------------------------------------------------------|------|----|------
| | 劳动工资计划、年报、季报 |长期 |秘密|
|劳 |--------------------------------------------------------|------|----|
|动 | 干部任免、调动、考核、考试、考绩材料,职称评定材料, |长期 |秘密|
|人 |干部年报 | | |
合 |事 |--------------------------------------------------------|------|----|
| | 人事档案、科技干部档案 |永久 |机密|
|----|--------------------------------------------------------|------|----|------
|党 | 党务工作计划、总结、党务工作会议记录,党、团员发展 |长期 |秘密|
| |计划 | | |
|群 |--------------------------------------------------------|------|----|
| | 纪检档案资料 |永久 |机密|
------------------------------------------------------------------------------------------


关于投资保障型家庭财产保险产品监管问题的通知

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


关于投资保障型家庭财产保险产品监管问题的通知
保监发〔2001〕180号

各保监办:

  近来,一些保险公司相继开办了投资保障型家庭财产保险。由于此类产品既有对家庭财产的风险保障,也有投资回报,其风险远远高于普通家庭财产保险。因此,对公司的内部管理和信息系统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鉴于此类产品的风险具有复杂性和特殊性,各保监办在受理辖区内保险公司分支机构经营投资保障型家庭财产保险的备案申请前,应对其是否具备经营的条件进行验收。现将验收的重点内容通知如下:

  一、业务和财务管理

  (一)申请备案的投资保障型家庭财产保险产品是否由其总公司开发并向保监会备案。

  (二)是否针对投资保障型家庭财产保险产品制定了相应的业务管理规定和实务操作流程。

  (三)分支机构是否制订了与总公司关于投资保障型家庭财产保险资金管理办法相配套的规定,确保资金的安全。

  (四)执行保险公司会计制度情况及最近一年内是否受到监管处理,在财务管理方面有无不良记录。

  (五)销售产品的宣传材料是否符合保险法律法规,是否存在误导性宣传内容。

  二、计算机系统管理

  (一)是否建立健全确保计算机和网络系统安全运行的规章制度。

  (二)是否配备了能够支持投资保障型家庭财产保险产品的软件系统。

  (三)计算机系统是否与总公司的计算机系统联网,总公司能否随时了解和监控该分支机构开办投资保障型家庭财产险的业务及财务活动。

  三、人员培训

  (一)分支机构负责人是否对投资保障型家庭财产保险产品有较全面的了解。

  (二)是否对投资保障型家庭财产保险产品的销售人员进行了严格的培训与考核。

  (三)是否对投资保障型家庭财产保险产品的兼业代理人员进行了严格的培训。

  (四)是否有专业人员负责管理投资保障型家庭财产保险业务。

  各保监办应认真按照上述要求进行验收,验收合格后可以办理备案手续。对本通知下达前已销售该类产品的保险公司分支机构,保监办可视情况参照以上要求进行跟踪检查。对在销售此险种过程中存在误导、欺诈被保险人、侵害被保险人利益的行为的保险公司分支机构,保监办可以视情节轻重,依法责令其限期改正、停止销售该产品。

  

                    二OO一年十一月一日

关于做好2001年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意见

中共中央  国务院


中共中央 国务院

关于做好2001年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意见

(2001年1月11日)



  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对我国新世纪初的发展作出了重大部署。继续发挥农业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是顺利实施“十五”计划的重要保证。必须坚定不移地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切实解决农村面临的突出问题,确保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和农村稳定。

  根据我国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高、农产品供求关系变化的实际情况,党中央及时作出了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的重要判断,提出了对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实行战略性调整的重大决策,统一了干部群众的思想,明确了继续前进的方向。近两年,各地积极研究新阶段农业和农村经济的运行规律,面向市场调整结构,取得了初步成效,并在实践中积累了一些有益的经验。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建设、农村社会发展和稳定工作也有新的进展。农村形势总的是好的。当前突出的问题是农民增收困难。农产品销售不畅、价格低落、乡镇企业效益下降的情况没有根本改变,农民收入增长缓慢,中西部地区特别是粮食主产区甚至出现负增长,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拉大。农民收入问题不仅关系农村的改革、发展和稳定,而且关系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全局。农产品供给能力的提高如果不能给农民带来实惠,来之不易的供求平衡局面就会发生逆转;农民购买力不提高,扩大内需的方针就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农民生活不改善,影响农村社会稳定的因素就会增加;农民的投入和积累能力不强,我国农业就难以适应日趋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农业和农村经济不能稳定发展,国民经济的好形势就难以保持。必须高度重视农民收入问题,把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作为做好新阶段农业和农村工作、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基本目标,并放在整个经济工作的突出位置。

  新阶段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要有新的思路。要大力调整农业结构,向农业的深度和广度进军,全面提高农业的素质和效益,这是增加农民收入的主要途径。坚持深化农村改革,落实农村政策,把农民积极性切实地保护好、调动好、发挥好,这是增加农民收入的动力源泉。坚持实施科教兴农战略,加快农业科技创新步伐,把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真正转到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农民素质的轨道上来,这是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支撑。发展农村二、三产业,推进农村城镇化,逐步转移农业富余劳动力,这是增加农民收入的根本出路。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加大对农业的支持和保护力度,这是增加农民收入的有力保障。

  一、继续推进农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全面提高农业的素质和效益

  当前我国农业结构不合理,主要表现在农产品质量不高,不能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农业区域结构雷同,影响各地比较优势的发挥;农产品加工程度低,制约增值效益的提高和消费需求的扩大。推进农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必须牢牢把握住提高质量和效益这个中心环节,面向市场,依靠科技,在优化品种、优化品质、优化布局和提高加工转化水平上下功夫。只有这样,才能使我国农业在新的台阶上继续保持旺盛的发展活力,促进农民收入的持续增长。

  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在坚持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推进规模经营和农业现代化的有效途径,也是加快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带动力量。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认真总结经验,加强对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扶持和引导。要重点扶持有条件的龙头企业建设农产品生产、加工、出口基地,引进、开发和推广新品种、新技术,增强市场竞争力和对农民的带动力。对农产品加工企业、批发市场、合作组织等各种类型、各种所有制的农业产业化经营龙头企业,只要有市场、有效益,能够增加农民收入,都要一视同仁,给予扶持。要引导龙头企业与农户在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分工协作中互利互惠,共同发展。有关部门要抓紧制定农业产业化发展规划,根据市场需求推进产业化,避免重复建设和盲目发展。

  农业结构调整要依据市场规律,尊重农民意愿,维护农户生产经营自主权。要坚持土地承包30年不变的政策,不能以任何借口侵害农民的土地承包权。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只能由农民根据市场变化自主决策。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加强市场信息服务、技术服务和销售服务,绝不能搞行政命令、瞎指挥。

  二、坚持抓好粮食生产,提高粮食生产效益

  粮食是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基础,也是当前农民特别是主产区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粮食的稳定,对整个国民经济健康发展和社会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推进农业结构调整中,一定要重视保护粮食生产能力,特别是保护好基本农田,不能随意把耕地转为非农用地。这是关系国家粮食安全的大事,切不可大意。

  粮食生产要优化品质、搞好转化、提高效益。各地应从当地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地调整种植业结构。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和大中城市郊区,要在保护好基本农田的前提下,继续调整种植业结构,大力发展高效农业和创汇农业。粮食主产区在全国粮食生产中举足轻重,要充分发挥粮食生产优势,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基础上,加快优质品种的引进、繁育和推广,大力发展粮食的加工转化,提高粮食生产效益。国家要调整商品粮基地建设的内容和布局,在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粮食收购储存、发展粮食加工等方面,加大对粮食主产区的支持力度。

  按保护价敞开收购农民余粮,是稳定粮食市场、增加农民收入、保护粮食生产能力的重大举措,要统一思想,认真落实。国有粮食购销企业要增强全局意识和政策观念,认真执行国家的粮食购销政策,坚决纠正一些地方限收拒收、压级压价收购等损害农民利益的错误做法。地方财政要积极筹措资金,确保粮食风险基金及时、足额到位。要切实贯彻优质优价原则,引导农民调整种植结构。有关部门要做好技术、信息和市场服务工作,着力解决良种供应、质量标准、检测手段、收储设施、产销衔接等问题,使优质优价政策真正落到实处。各级党委、政府要定期组织对粮食购销政策执行情况的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三、逐步转移农业富余劳动力,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

  促进农业富余劳动力逐步从种植业向多种经营、乡镇企业和小城镇转移,是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的必由之路,也是使农村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的客观需要。不改变九亿农民搞饭吃的局面,农民就富裕不起来,农村现代化就难以实现。这是一个伴随经济发展逐步推进的过程,需要经过长期的努力才能实现。当前,要利用农产品供给充足的有利条件,适当加快农业富余劳动力转移的步伐。

  转移农业富余劳动力,首先要向农业的深度和广度进军。合理利用荒山、荒坡、荒滩、荒水和草地等各种农业资源,采取承包、租赁、拍卖等不同形式,大力发展多种经营;进一步加强畜禽良种繁育体系、疫病防治体系和饲料安全体系建设,把畜牧水产业发展成为大产业;积极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延长农业产业链,创造更多的就业需求和增收门路。

  发展乡镇企业是转移农业富余劳动力的重要途径。要引导乡镇企业继续推进两个根本性转变,加快结构调整、技术进步和体制创新,实现新的发展。乡镇企业要立足当地资源优势,重点发展农副产品加工、储藏、保鲜、运销等行业,加快改造传统工业,积极发展商业、运输、饮食服务、旅游等劳动密集型产业。加大科技投入,搞好技术改造。放手让群众从实际出发,探索和选择企业的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

  发展小城镇既要积极又要稳妥。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明确发展重点,防止一哄而起。现阶段主要发展县城和少数有基础、有潜力的建制镇,充分发挥这些中心城镇的作用。发展小城镇关键是发展经济,要以产业发展为依托,在加工、贸易和旅游等方面形成有特色的主导产业,特别要与农业产业化、乡镇企业、专业市场和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结合起来,逐步形成产业发展、人口聚集、市场扩大的良性循环,增强小城镇吸纳农村人口、带动农村发展的能力。各地要抓紧制定促进小城镇发展的投资政策、土地政策和户籍改革实施办法。对农民跨地区就业和进入城市务工,要切实加强引导和管理,使之有序进行。

  四、加快农村税费改革,从根本上减轻农民负担

  在当前农民增收困难的情况下,切实减轻农民负担,让农民休养生息,对于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保持农村社会稳定,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要坚决贯彻执行中央关于减轻农民负担的各项政策措施。农村税费改革是减轻农民负担的治本之策,各地要按照国务院的统一部署,积极推进这项工作。

  农村税费改革涉及农村各方面利益关系,政策性强。各级党委和政府一定要充分认识这项改革的艰巨性和复杂性,切实加强领导,党政主要负责同志要亲自抓,负起全面责任。要统筹规划,精心组织,认真测算,制定好方案。在实施过程中,要严格按政策办事,做好深入细致的工作,尤其是在农业税应税面积、常年产量、计税价格等指标的计算上要实事求是,不得弄虚作假,不能简单化。要认真研究解决改革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化解矛盾,完善有关配套政策,确保改革顺利进行。

  要以农村税费改革为契机,积极稳妥地推进乡镇机构改革。乡镇政府要转变职能,下决心精简机构,裁减人员,减少村组补贴干部人数,优化农村教师队伍。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在不影响社会稳定的前提下适当撤并乡(镇),以利于精简机构和人员,减轻农民负担。为保证基层组织的正常运转,税费改革后形成的乡、村正常收支缺口,中央和省级财政通过转移支付给予适当补助。

  继续做好农民负担的监督管理工作。针对农村中小学乱收费、报刊征订中乱摊派、电网改造中搭车收费和乱收电费等问题,开展专项治理,对清理出来的问题要坚决纠正。规范各种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服务性收费,纠正没有法律依据、不按规定程序和标准的收费。对于那些不顾中央三令五申加重农民负担的地方和部门,要坚决查处,并追究领导责任。

  五、加大投入力度,加强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近几年水旱灾害对农业造成巨大损失,说明我国农业抗灾能力还不强。必须多渠道增加投入,长期进行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水利建设要坚持“兴利除害结合、开源节流并重、防洪抗旱并举”的方针,继续搞好大江大河大湖治理,抓紧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加快重大水资源控制性工程建设。根据我国水资源紧缺的实际,要把节水放在突出位置,着力抓好水资源优化配置和节水工作,努力提高用水效率。大型灌区是我国粮食的主要生产基地,节水潜力很大,要加快节水改造和配套建设,强化渠道防渗和管道输水措施,尽量减少输水损失。改革水费和灌区管理体制,促进灌区节水。干旱地区要发动群众,因地制宜开展小型、微型水利工程和雨水集蓄工程建设,同时要加强规划管理。大力推广节水灌溉技术和旱作农业技术,提高水的利用率。目前农村有些地方人畜饮水困难,要切实加大这方面投入,尽快予以解决。

  按照《全国生态环境建设规划》的要求,继续实施重点地区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和长江、黄河上中游地区生态建设综合治理工程。坚持开展以小流域为单元的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有计划、分步骤地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加快京津风沙源区综合治理,恢复和建设天然草场,保护湿地。加强林木良种和草籽基地建设。

  坚持实施农业综合开发,继续改造中低产田,加强商品粮和优质农产品基地建设。加大种子工程、畜禽水产良种、动植物保护体系的建设力度。农产品批发市场体系、农业市场信息体系、农产品质量标准和检测体系建设,要按照确定的规划,落实资金,加快进度。

  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当前要着力加强乡村道路、供水供电和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这既能大量使用农村富余劳动力和当地建筑材料,增加农民收入,又能为农村经济的长远发展打下基础。适应农村税费改革的新情况,各级财政要按照公共财政原则,逐步增加对县以下农村公共设施建设的投入,采用财政补贴、财政贴息等多种方式,支持农村社会发展。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具有小型、分散等特点,要特别注意加强资金管理,防止截留、挪用,切实管好用好。

  六、深化农业科技和教育体制改革,大力推进农业科技进步

  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必须加快农业科技进步。要适应新阶段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要求,调整农业科研与开发的方向,重点加强优质新品种选育、节水技术、农产品精深加工和贮运技术、生态环境治理、防沙治沙技术等方面的技术攻关和成果推广。尽早颁布并实施《农业科技发展纲要》,推进新的农业科技革命。

  按照有利于科技与农业的有效结合,有利于农业科技创新,有利于农业科技产业化的原则,积极推进农业科技体制改革。合理配置国家农业科研机构和高等农业院校的研究力量,充分利用现有基础,建设一批国家级重点实验室、重点研究中心和农业工程中心,集中力量从事重大农业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有条件的农业科研机构要逐步转变为科技型企业或企业集团的技术开发机构;一部分科研机构转变为农业科技和信息中介咨询机构。改革和完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加快先进适用技术的推广和应用。鼓励、支持企业和民办农业科技组织参与农业科研和技术推广。

  积极发展农村中小学教育和成人教育,提高农村人口的科技文化素质。继续推进农村教育综合改革,实行基础教育、成人教育、职业教育“三教”统筹,促进农科教结合。农村中小学要合理调整布局,提高教学质量。采取切实措施,保证正常的教育经费,同时下大力气整顿乱收费现象,保证适龄儿童正常入学,解决一些地方存在的学生辍学问题。加强农民职业教育,建立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的农民技术教育培训体系,组织农民学习先进实用技术,提高农民的知识水平、专业技能和安全生产知识,做好农村科普工作。

  增加农业科技投入。重点支持农业科技示范场、示范园区和农业领域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建设,支持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研发和推广。支持信息技术、生物技术等高新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

  七、改革农村信用合作社,改善农村金融服务

  要积极探索适应农村经济发展要求的农村金融体系、经营机制、管理体制和服务方式。当前首先要搞好农村信用社管理体制改革试点,完善方案,逐步推开。

  农村信用社必须坚持为农业、农村、农民服务的方向,努力增加信贷资金,改进贷款方式,提高服务水平,充分发挥农村金融主力军和联系农民的金融纽带作用。要深化改革,明确产权关系,完善法人治理结构,落实风险责任。要转变经营作风,深入乡村,主动上门,帮助农户选好项目,搞好经营,用好贷款,增加收入。要强化内部管理,建立内控机制,健全岗位责任制,调动职工积极性,努力提高信贷质量,逐步扭亏增盈。要加强对农村信用社的金融监管,防范金融风险,同时帮助信用社解决实际困难,增强为农服务的能力。

  农业银行在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要坚持和发扬支农传统,加强对农村的金融服务。当前,要重点支持农业产业化经营、有效益有潜力的乡镇企业发展和小城镇建设。适当增加中长期农业贷款的比重,支持农村水利、电力等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拓宽农业利用外资渠道和投融资领域。

  八、坚持开发式扶贫,改善贫困地区的生产生活条件

  经过艰苦努力,我国农村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已基本解决,《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确定的战略目标已基本实现。以此为标志,我国的扶贫开发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扶贫开发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根据贫困地区的实际情况,在调查摸底的基础上,制定今后五到十年的扶贫规划。重点做好中西部的少数民族地区、革命老区、边疆地区和特困地区的扶贫工作。继续坚持开发式扶贫方针,支持贫困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增强自我积累、自我发展的能力。重视开展科技教育扶贫,提高贫困人口的科技文化素质,从根本上增强他们的脱贫致富能力。多方面增加扶贫投入,扩大以工代赈规模。继续开展对口帮扶和定点扶贫工作。

  目前农村一些受灾地区的农民群众生产和生活不同程度地存在困难,各级党委、政府务必给予高度关注。要组织干部深入灾区,调查研究,掌握情况,采取切实措施,把群众的生产生活安排好。要落实好受灾地区的税费减免政策,及时发放救灾资金和物资。继续动员社会力量支援灾区,开展群众性的互助互济和生产自救活动。

  九、扩大农业对外开放,积极参与国际竞争

  充分发挥我国农业的比较优势,重点扶持和扩大畜禽、水产品、水果、蔬菜、花卉及其加工品等劳动密集型产品、特色产品和有机食品的出口。坚持以质取胜战略,努力提高出口产品质量,培育名牌产品。加快新产品开发,优化出口结构,提高产品加工水平和附加值。选择有基础、有潜力的地区和企业,进行集中扶持,建设高标准、高起点的农产品出口基地。抓紧建立无公害农产品安全生产体系,尽快落实无规定疫病畜产品出口保护区的建设工作。出口企业要加强行业自律,规范出口秩序。

  要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鼓励和引导国内有条件的企业到境外投资办厂,发展农产品加工贸易,合作开发土地、林业以及渔业等资源。有计划地组织劳务输出,参与国外农业开发、水利工程承包等。有关部门要为农业企业“走出去”提供信息和法律咨询服务,简化手续,搞好协调,加强管理。

  各地区和有关部门要组织力量,研究制定农业对外开放战略,分品种、分行业、分地区深入研究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影响,抓紧制定切实可行的应对措施。

  十、深入开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学习教育,促进农村社会全面进步

  农村正在进行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是事关农村工作全局的大事,各地务必按照中央的部署,抓好落实。要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全面加强党的农村基层组织、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促进两个文明协调发展,确保农村社会稳定。

  要努力开创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新局面。适应新时期农村的发展变化,改革基层干部选拔任用制度,加强乡村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探索基层组织的设置和活动方式,扩大党的工作的影响力;加强对农村党员的教育和管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要切实加强农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推动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丰富农村的文化生活。提倡科学,反对迷信。继续抓好计划生育工作,实行优生优育,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人口素质。推进农村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合理配置农村医疗卫生资源,加强农村医疗、疾病控制和预防保健工作。要以坚持依法行政和完善村民自治为重点,加强农村基层民主法制建设。深入开展普法教育,推进农村基层依法治理,提高县乡干部依法行政、村干部和村民代表依法办事能力。按照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规定,民主选举村委会,加强村民自治的制度建设,重点完善村务公开、财务公开的监督制度。全面推行乡镇政务公开制度。要加强对农村基层干部的教育和培训,帮助他们提高政策水平,增强法制观念,改进思想和工作作风,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

  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是维护新形势下农村社会稳定的关键。要倡导干部用说服教育、示范引导和提供服务的方法处理同农民的关系。尊重农民的土地承包权、生产经营自主权和财产所有权,切实维护农民的合法权益。做好经常性的隐患排查工作,及时发现和化解矛盾,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落实领导责任,一旦发生群体性事件,当地党政主要负责同志要到现场,面对面地做好工作,防止事态扩大和矛盾激化。全面落实农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各项措施,继续深入开展同“法轮功”等邪教组织的斗争,严厉打击各种刑事犯罪和恶势力,扫除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

  今年是实施“十五”计划的第一年,各级党委和政府必须高度重视农业、农村和农民工作,把加强农业和增加农民收入摆在国民经济的首位,在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振奋精神,扎实工作,勇于创新,努力开拓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新局面,为顺利实现“十五”计划的各项目标做出贡献。